• 我的家乡—洛阳

    风吹洛阳城,花开盛唐梦

  • 关于洛阳

     

    洛阳市,简称“洛”,古称神都、洛邑、洛京,是河南省辖地级市、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、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、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城市,三线切市,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、著名旅游城市。地处河南省西部,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,东邻郑州市,两接一门峡市,南与平顶山市、南阳市相连,北与济源市、焦作市接壤,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。

     

    洛阳居天下之中,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,有5000多年文明史、4000多年城市史、1500多年建都史,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、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、隋唐大运河的中心。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,是中国建都最早、历时最长、朝代最多的城市。

     

    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、偃师商城遗址、东周王城遗址、汉魏洛阳城遗址、隋唐洛阳城遗!等五大都城遗址,龙门石窟、中国大运河 (回洛仓和含嘉仓遗址)、丝绸之路(汉魏故城、隋唐洛阳城定鼎门、新安汉的谷关遗址)等3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。

     

    历史底蕴

     

    在历史上曾是多个王朝的都城,包括夏、商、周、汉、曹魏、西晋、北魏、隋、唐等,共十三个王朝。洛阳的文化和历史地位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,被誉为“千年帝都”。夏商周时期: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夏、商、周三个朝代都在此留下了重要的历史遗迹。夏太康迁都料,商汤定都西毫,周公辅政,迁九鼎于洛邑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秦代:洛阳属九州中山国,秦始皇定都威阳(今西安),洛阳的政治地位有所下降,但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依然存在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汉代:洛阳再度成为京兆尹治所在地,东汉时成为河南郡的都治,重要城市地位进一步加强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唐代:洛阳与长安并称封建帝国的“双城”唐高宗以洛阳为东都,实行“两都天子”的政策洛阳的经济与文化达到鼎盛。

     

     

  • 洛阳文化

    五代十国时期:洛阳曾为后梁和后周的都城。

     

    北宋时期:开封成为都城后,洛阳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有所下降,但文化影响依然存在。

     

    元明清时期:洛阳属河南府治,19世纪以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,至1949年成为河南省会。

     

    现代:改革开放后,洛阳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市化水平不断提高。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唐三彩

     

    洛阳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。它盛行于唐代,是一种低温釉陶器,釉彩以黄、绿、白三色为主。

     

    洛阳唐三彩的烧制工艺独特,采用两步法。首先用白色粘土捏制成形状,放入窑内经1000°C烧制;待冷却后,上釉挂彩,再入窑焙烧至800°C。

     

    洛阳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,一般可以分为生活用具、模型、人物、动物四大类,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。

     

    洛阳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,它率先在陶瓷器物上同时使用多种釉色,开创了多彩釉陶器的先河。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洛阳宫灯

     

    洛阳宫灯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术品,它起源于东汉,盛于隋唐,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。洛阳宫灯以细木为骨架,镶以绢纱和玻璃,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 。

     

    洛阳宫灯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,需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。其成品圆而典雅,大方美观,色泽鲜艳,金碧辉煌。

     

    洛阳宫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
     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河洛大鼓

     

     

    河洛大鼓是一种传统音乐曲种,主要流传于河南地区,以说、唱为艺术表演手段,叙述故事、塑造人物、表达思想感情、歌唱社会生活。

     

    其起源于清末民初,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河洛大鼓的演唱艺术形式有十一种词牌,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《刘公案》、《双打擂》、《大红袍》、《大八义》、《小八义》等。

     

    河洛大鼓发源于河南偃师,兴于巩义,流行于洛阳、孟津、登封等地。2006年5月20日,河洛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项目编号V-12。

     

  • 洛阳美景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应天门

    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、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“凹”字形巨大建筑群,东西长达137米,两侧阙高36.4米,有今天十三层楼高。门有两重观,上题“紫微观”;建有崇楼五座,似五只凤凰,故称“五凤楼”;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,中为御道,左入右出;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,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,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、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。应天门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,其建对北宋汴梁宣德门、元大都崇天门、明清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,被誉为“隋唐第一门”、“天下第一门”,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老君山

    洛阳老君山,原名景室山,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公里处,是秦岭余脉伏牛山的主峰,海拔高达2200米。老君山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,被誉为“天下无双圣境,世界第一仙山”。老君山形成于十九亿年前的大陆造山运动,它记录着华北古陆块南缘裂解、离散、增生、聚合、碰撞、造山等构造演化过程,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。

    洛阳老君山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名山。它不仅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和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,更因其与道教文化的紧密联系而备受瞩目。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龙门石窟

   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和香山上,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1。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,历经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等朝代共计400多年的建造和雕刻,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白马寺

    白马寺,中国佛教的发源地,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。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、印、缅、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。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,可谓名副其实的“天下第一寺”

  • 洛阳美食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洛阳水席

    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的特色传统名宴,起源于唐代,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,是中国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。洛阳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(八个凉菜是以服、礼、韬、欲、艺、文、禅、政为主题的菜名)、四镇桌(牡丹燕菜、鲤鱼、腐乳肉、海米炖白菜)、八大件(快三样、五柳鱼、鱼仁、鸡丁、爆鹤脯、八宝饭、甜拔丝、糖醋里脊)、四扫尾(鱼翅插花、金猴探海、开鱿争春、碧波伞丸),共二十四道菜。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酸浆面条

    洛阳浆面条又称浆饭,是河南省洛阳市的传统小吃之一,属于豫菜系;浆面条的主料是面条,但配料是关键。因为煮浆面条的不是常用的清水,而是一种特制的酸味豆浆(也称酸浆)。食用时,根据的自己的口味放入辣椒、韭花酱味道会更佳。

    此外,洛阳浆面条还有一个特点,放凉后重新加热食用更有味道。因此民间有“浆饭热三遍,拿肉也不换”、“浆饭热三遍,金子也不换”、“浆饭热三遍,给个县官也不干”等多种说法。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洛阳汤文化

    洛阳汤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在洛阳,牛肉汤、羊肉汤、驴肉汤、豆腐汤等是常见的汤品,它们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汤文化在洛阳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不仅在早餐中占据主导地位,还贯穿于洛阳人的一日三餐中。在洛阳,汤品的种类繁多,包括牛肉汤、羊肉汤、驴肉汤、豆腐汤、丸子汤、不翻汤等。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洛阳锅贴

    洛阳小街锅贴也是一道地道的当地风味。早在北宋,洛阳、开封等中原城镇盛行,后随南宋流传于江浙等其他都市,并使之口味、制作工艺发生变化,但以“小街”锅贴最为著名,是河南名菜名吃的代表之一。“锅贴”外形一半焦酥,一半软糯,金黄色油汁衬托下的长饺子状面点。咬上一口里面便会有汤汁流出,伴随着淡淡的葱香,让人欲罢不能,对于小街锅贴的青睐,是深深扎根于洛阳人的骨子里的。

  •  

    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—洛阳

     

  • 联系我们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邮箱

    Section image

    电话